“建平来了以后,我们的路变宽了,村里美了,生活质量也越来越好了。”说起双辽市东明镇盘山村第一书记于建平,村民各个点赞。
于建平还记得初到盘山村时的景象,贫困落后的乡村面貌,杂草丛生的乡间小路,贫困户渴求改变的目光,那一刻他下定决心,一定要为他们做点什么。
党建引领 筑牢战斗力基石
夏日夜晚,盘山村党建文化广场渐渐热闹起来,吃过晚饭的村民纷纷来这里健身漫步、跳广场舞……
“以前村里环境不好,到处都是垃圾,夏天味道大,大家都不出来溜达。”村民介绍说。
作为驻村第一书记,于建平始终坚信,唯有把扶贫开发与基层党建紧密结合,才能抓好脱贫攻坚。他带领驻村扶贫工作队,清理垃圾山,着力完善党员活动室建设,严格落实“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村务和党务公开等制度,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主题党日”活动。党内组织生活的规范,进一步筑牢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基石。
基层党组织的建设需要一支能打硬仗的队伍,于建平深知各项工作的开展离不开党员的支持,于是他和村领导密切配合,配齐了村班子,让有职党员各司其职,让无职党员发挥熟悉本地情况的优势,积极献计出力,充分调动了广大党员积极性,投身到建设盘山村中来。
精准扶贫 解决实际困难
几年的时间里,他走遍了村里的每一个角落,把村情民意了解透彻。除了让党的好政策落到每家每户外,也为每一户贫困户制定了脱贫措施。今年76岁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王兴和与老伴儿都患有慢性病,于建平定期来到他家走访慰问,自掏腰包帮助老两口开展庭院养殖,并时常为他家送去药品。此外,于建平还让王兴和加入到了村里的绿化公益岗队伍中来,为村屯卫生治理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让他们能够增加一份收入。于建平的,在村民中赢得了好口碑。
为了能够让盘山村从面貌上焕然一新,于建平决定从改变村部开始,他多方联系,得到了市委组织部、包保部门市总工会以及住建局等部门单位的大力支持,建起了占地240多平米的高标准新村部。
主动作为 帮助村民致富
东明镇地处东辽河流域,有大面积种植水稻的传统,以往,村民要么把水稻秸秆当柴火,要么就地焚烧。第一书记于建平自来到这以后,一直琢磨着如何利用秸秆搞一个稳定的可持续的项目。
于建平找到做过草场生意的刘兴华,跟他商量着能不能把项目再做起来。“我们的稻草秸秆品质上乘,符合日本一些和牛养殖企业的需求。”于建平说,通过几个人到大连考察发现,贸易商的收购意愿很高,“项目准能成”。
优势具备,于建平和东明镇的干部把项目设想做成方案,向市里提交了可研报告,立即得到了批准。从2019年5月起到12月末,共用8个月的时间,建成了盘山村年产5000吨草砖扶贫项目。项目为村集体产业,建成后整体承包给村民刘兴华,每年为村里带来18.188万元的收入。
“我们利用这18万的租金,为村里设置了保洁员、护路员等公益岗位,给他们开工资。”于建平说,残疾、重病等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也能得到分红,秸秆加工彻底改善了贫困户的生活。
有了产业的带动,盘山村有了增收新途径,收入的增加逐步改善了村里各家的生活条件。于建平熟悉全村每一名贫困户的实际情况,除了让党的好政策落到每家每户外,也为每一户贫困户制定了脱贫措施。他说:“盘山村是我的第二个家,村民需要我的地方就是我工作的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