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收官之年。铁东区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最紧要的民生工程来抓,聚焦脱贫攻坚“一号工程”,紧盯“两不愁、三保障”和“六个精准”要求,咬定全面脱贫目标,推动管理与治理相辅,全面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突出目标导向、问题导向,重点补齐短板,全区上下攻坚克难、凝心聚力,坚决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
压实包保责任 做好“帮扶”文章
铁东区坚持“党委主责、政府主抓、干部主帮、基层主推、社会主扶”的原则,加快构建多方参与、互为支撑、互为补充的大扶贫格局。建立区乡村三级党政一把手抓脱贫的体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严格落实遍访贫困户制度。全面夯实区级领导、区直部门、包保干部、包保企业对贫困户的包保责任,实现全区所有贫困户帮扶责任人全覆盖,真正做到精锐出击、精锐作战。深入推进“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党员参与帮扶”“走遍贫困村、访遍贫困户”等系列活动,广泛发动社会各方力量参与到扶贫工作中来,集中人力、物力、财力,为贫困村、贫困户办成一批好事实事。
突出工作重点 做好“增收”文章
开展脱贫攻坚,“输血”解决基本保障问题,“造血”解决长期发展问题。必须切实把产业扶贫作为稳定脱贫的根本抓手,把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作为重中之重。积极探索建立“产业+就业”为支撑“增收”脱贫新路径,加大产业扶贫项目投入力度,针对贫困村,组织实施蔬菜大棚、光伏发电项目。针对非贫困村,组织实施温室大棚收购项目、农业机械加工项目和叶赫村光伏项目。加大致富带头人培育力度,引导广大农民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植、养殖、深加工等产业和电商、旅游等新业态,努力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特”的产业格局。积极用贫困地区的区位、资源、劳动力等优势,加快创业就业扶持和产业发展,培育贫困地区发展的内生动力,把过去简单给钱给物的做法,改进为“造血式”培训就业。开展“就业援助月”等系列活动,开发保洁员、护林员等扶贫专岗,为贫困户提供就业机会,确保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员稳定就业增收。
兜住民生底线 做好“减支”文章
针对因病、因残、因学和因房等致贫的因素,加大保障力度,落实政策措施,积极破解支出型致贫返贫的难题。在教育扶贫方面,建立和完善资助贫困家庭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制度,严防因贫辍学或因贫未读问题。严格落实学前资助、义务阶段“两免一补”资助政策,实施“雨露计划”,实行午餐、饮水、校服、校车“四费全免”,强化对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帮扶。推进贫困大学生生源地信用贷款工作。在健康扶贫方面,落实“四个不摘”要求,积极推进“先诊疗后付费”,落实家庭医生负责制,保障乡村医疗机构配备合格医生。加强贫困患者大病救治,强化贫困慢病患者服务管理,多措并举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持续巩固健康扶贫工作成果。在安全住房方面,严格对照住房安全标准,开展建档立卡贫困户农村危房改造质量问题大排查大整改行动,对全区未进行危房改造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住房进行逐户排查,实现农村贫困户住房安全有保障,提升农户满意度。在兜底保障方面,开展农村低保专项治理、脱贫攻坚低保兜底行动,加快建立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制度为主体,以慈善帮扶、社工助力为辅助的综合保障体系,确保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目标。
聚焦基础设施 做好“补短”文章
以乡村振兴战略引领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全面改善贫困户生产生活条件和贫困村整体面貌。针对贫困村和非贫困村中存在的道路、安全饮水、基础设施等短板,实施“补短”攻坚行动,补齐设施短板。安全饮水方面,继续推进安全饮水巩固提升工程,彻底解决9700人安全饮水问题。确保两个贫困村安全饮水提升后续工程在今年全部完工,彻底解决全区城乡饮水卫生问题。持续抓好“四好农村路”建设,加快推进县道叶马公路二龙湖至叶赫段等重点项目,进一步完善农村公路配套设施,切实解决“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问题。同时着力抓好村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农家书屋建设,有效改善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条件,巩固脱贫攻坚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