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丕航委员:
您在市政协九届一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加强“美丽乡村”建设的提案》(第122号)已收悉,经认真研究,现就答复如下。
让农村环境更整洁,村庄更宜居,生态更优良,乡风更文明,生活更美好,让农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更多更强,是农业农村部门近年来一直坚持不懈、努力奋斗的目标,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宜居宜业美丽乡村同样也是全面推进全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撑。为加快实现这一目标,结合我市农业农村发展实际,制定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实施方案,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步伐。
一是明确总体目标。到2025年,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取得新进步。农村厕所革命扎实推进,厕所粪污基本得到有效处理;农村生活污水乱倒乱排得到管控,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25%;农村生活垃圾村庄清扫保洁力度持续加大,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保持行政村全覆盖;80%以上的行政村主街路照明设施得以完善,50户以上自然屯通硬化路,改善提升及新增绿化村屯557个;村庄清洁行动覆盖率保持100%;创建宜居宜业美丽乡村示范村400个左右。
二是明确基本原则。坚持因地制宜,突出分类施策。同区域气候条件和地形地貌相匹配,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水平相适应,同当地文化和风土人情相协调,实事求是、自下而上、分类确定治理标准和目标任务,坚持数量服从质量、进度服从实效,求好不求快,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不搞齐步走、一刀切。坚持规划先行,突出统筹推进。树立系统观念,先规划后建设,力戒形式主义,不搞形象工程。以县域为单位统筹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各项重点任务,重点突破和综合整治、示范带动和整体推进相结合,合理安排建设时序,实现互促互进。坚持立足农村,突出乡土特色。遵循乡村发展规律,体现乡村特点,注重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住田园乡愁。坚持农业农村联动、生产生活生态融合。
三是明确重点任务。实施“农村厕所革命、生活垃圾治理、生活污水治理、村容村貌”四大提升行动,强化长效管护机制和农民主体作用,坚持示范带动与整体推进相结合,坚持重点突破和综合整治相统筹。深入开展美丽乡村创建。对标“九有六无”创建标准,按照“巩固一批、创建一批、提升一批”的总体思路,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分领域、分类型、分批次开展精准创建,到2025年,创建400个左右宜居宜业美丽乡村示范村,突出引领带动效应,优化整体布局,打造一批乡村振兴示范带。加强村庄风貌管控和引导。遵循乡村发展规律和乡村特点,注重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完善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少数民族特色村和传统民居名录,深入挖掘我市乡土文化、少数民族文化,开展传统建筑保护和传统民俗文化开发利用试点,加强传统文化保护、利用和管理体系建设。
四是明确保障措施。加大对美丽乡村建设的投入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保障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资金。鼓励各地利用地方政府债券用于符合条件的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等模式,调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投资收益较好、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管护项目。加强科技和人才支撑。鼓励支持科研机构、企业开展美丽乡村新产品新技术研发。加强美丽乡村建设方面的人才培养,强化相关人才队伍建设和技能培训。推进选派规划、建筑、园艺、环境等相关专业技术人员驻村指导。充分发挥新闻媒体作用,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上设立专题专栏,大力宣传美丽乡村建设的政策措施,总结典型经验等方式,推广先进经验、先进做法,推广宣传一批示范乡镇、示范村、示范户,发挥以点带面、辐射带动作用,扩大美丽乡村建设社会影响力,增强社会公众认知,全力营造良好社会舆论氛围。
感谢您对我市美丽乡村建设的支持和关心,下一步,我们将按照您提出的宝贵建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不断创新,努力奋斗,为加快美丽乡村建设,为我市实现乡村全面振兴贡献力量。
四平市农业农村局
2022年9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