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县(市)区农业局、辽河农垦管理区农业局、各开发区农业部门:
进入5月份以来(5月1日-6月20日),我市天气变化对农作物生长不够有利,相继出现了低温、持续高温、干旱少雨等天气。平均降水量为84.5mm,比历年少14.6mm,比去年少146.6mm;平均气温为18.3℃,比历年高0.3℃,比去年低0.4℃。
5月平均降水量为55.1mm,比历年多8.5mm,比去年少118.6mm。主要降水过程有5次,4-5日,11日,13-15日,22日,25日。春季第一场透雨,四平、梨树、伊通、辽河垦区出现于4-5日,与历年相近;双辽出现于22日,比历年晚18天。全市平均气温17.2℃,比历年高1.1℃,比去年高0.4℃。但下旬特低,平均气温16.9℃,比历年低1.5℃,比去年低1.9℃。全区平均出现了7日大风天气,比历年多2天。
6月(1-20日)平均降水量为29.4mm,比历年少23.2mm,比去年少28.1mm;平均气温为19.8℃,比常年低1℃,比上年低1.6℃;其中1-16日降水量为7.6mm,比历年少32.1mm,比去年少23.3mm,居历史同期少雨第七位;13-17日全市连续出现32℃以上高温天气,平均气温为25.3℃,比历年高3.7℃,比去年高4.4℃,居历史同期高温第四位。从17日开始全市出现分布不均的降水天气过程,全市平均降水量为19.8mm,其中四平37.9mm,双辽4.3mm,梨树18.0mm,伊通18.8mm,辽河垦区9.2mm;全市降水量超过25mm的有21个测站,超过10mm的有79个测站。
当前,虽然绝大多数地方旱情解除或基本解除,但据农业和气象部门综合研判:双辽市14个乡(镇、街)中有王奔镇、东明镇、柳条乡、新立乡、辽东街、红旗街等6个乡镇基本解除旱情,卧虎镇、双山镇2个乡镇旱情得到缓解,仍还有那木乡、玻璃山镇、茂林镇、服先镇、兴隆镇、永加乡6个乡镇的部分村屯受干旱的危害。平洼地旱象较轻,沙沱地、岗地旱象较重,中午农作物出现叶片萎蔫;辽河垦区各镇(农场)基本没有解除旱情。由于前期特殊天气过程,导致以玉米为主的农作物生长量较常年不足。为切实搞好农作物抗旱保苗和促进生长工作,特紧急通知如下:
一、务必把农作物抗旱保苗和促生长工作作为当前农业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紧紧抓在手上,克服靠天等雨侥幸心理和消极畏难情绪,加大宣传力度,加强组织协调,立即行动起来,因地制宜采取强有力措施,集中力量抓好抗旱保苗和促生长工作。
二、最大限度开动一切抗旱水源设备,采取滴灌、喷灌、小白龙灌溉等形式进行浇灌,能浇一亩浇一亩,能浇一垄浇一垄,做到科学用水、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科学抗旱,因地制宜抗旱,实事求是抗旱。先浇灌高效作物,尽最大努力多浇灌高效作物,提高抗旱经济效益。
三、采取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旱地龙”“喷施宝”等增强农作物抗旱能力,促进生长。采取根外施肥、二次施肥等方式实施深施肥,提高化肥利用率,促进植物生长发育。适宜的地块加强铲趟,及时掰除玉米丫子,抓紧除去田间杂草,减少水分养分流失,抗干旱,促生长。高度重视病虫草鼠害,物别要搞好一代粘虫的监测防控工作,达到防治指标的立即防治。采取工程措施抗旱、农艺措施抗旱相结合的办法科学抗旱,采取化学技术促生长和农艺技术促生长相结合的办法促进农作物生长。加强水田管理,促进水稻生长。充分利用园艺特产作物地块水浇条件优势,立即组织抗旱,促进生长发育。
四、持续加大组织协调力度,搞好资金、物资、技术等方面服务。密切关注天气变化,一旦时机成熟立即组织实施人工增雨作业。市和县(市)区农业部门干部和科技人员要深入生产第一线,在田间地头指导服务。市农委派出领导干部、专家组深入双辽市指导、服务抗旱工作。
四平市农业委员会
2017年6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