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以来,铁东区紧紧扭住乡村振兴战略这一总抓手,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治河、种树、修路、脱贫、兴业”五项重点工作,不断加大工作力度,推动全区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打造“生态、宜居、现代、幸福、繁荣”的美丽乡村。
做好“治河”文章,加强生态整治。全区共有流域面积2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14条,设区乡村三级河长113人。成立铁东区河湖管理中心,全面加强对全区河湖工作的领导。积极推动“河长制”责任落实,对河道“四乱”问题进行全面的排查和清理,各级河长共巡河1.17万余人次,出动各种车辆1400多台次,出动人力2200余人次,清运垃圾2.8万立方米,拆除违建、清理柴草垛、旱厕等70余座,使全区河道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加大水源涵养林建设力度,共流转土地6300亩,建围栏2.3万延长米,挖边沟14万延长米,植树6100亩。中央和省环保督察交办案件完成整改93%,水源地环境整治全面告捷,石岭镇、山门镇污水处理厂开工建设,年底前都将投入使用。包装环保整改项目7个,均已纳入省环保项目库,争取到国家和省专项资金3700余万元。
做好“种树”文章,建设宜居乡村。大力实施造林绿化3年攻坚,全力抓好“四边”植树和“三北”防护林建设等工作,带动农村环境整体跃升。全年计划完成植树造林4.2万亩,实际已完成造林4.8万亩,其中三北防护林完成7136亩;农田防护林完成1007亩;农村村屯绿化完成5102亩;林地清收还林(补植)完成2.94亩;外环防风林带完成181亩;道路绿化完成681亩;义务植树完成800亩。组织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暨村庄清洁行动会战攻坚月”活动,投入资金200余万元、转运车辆262辆、保洁人员401人,累计清理垃圾4800吨,清理农村道路479公里、沟塘40公里,清理公共场所107处,拆除废弃建筑物63处,清理庭院8000个。改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机制,推进垃圾日产日清,“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运作模式日臻成熟。全力抓好石岭镇哈福村卧龙泉屯的打造,引进外来资本进行建设,使之成为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旅游产业发展融合的样板,为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趟出了新路子。
做好“修路”文章,加强基础建设。全区共有农村公路总里程560公里,其中县道6条80公里;乡道19条152公里;村道145条328公里。铁东区坚持以农村公路为突破口,全面加大投入力度,全方位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持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投入资金200万元对四下线工程学院段进行改建,9月初完工。开展“畅返不畅”农村公路改造工程,改造里程4.8公里,预计10月底完成施工建设。对县级公路进行养护维修,确保行车畅通安全。加强“四好农村路”建设,实施路面及路边沟整修和公路两侧杂草、垃圾清理,打造41.2公里标杆路段。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农村集中式供水的安排部署,已完成普查和勘测工作,正在进行设计施工。已启动叶赫镇2个村的集中式供水改造,预计10月底前完成改造。对城东乡部分村屯进行集中式供水改造,8月底已完工。积极申报高标准农田改造项目,夯实稳产高产基础。
做好“脱贫”文章,提升保障水平。全区目前共有贫困村2个,均已出列;贫困人口105户227人,均已脱贫。在脱贫攻坚工作中,铁东区着力做好“后半篇文章”,在为贫困户提供稳定持久收益和保障上做文章。共投入扶贫资金600万元,建设2个扶贫产业项目和1个基础设施项目,预计项目年底收益21万元;发放雨露计划补助金4人1.2万元;落实健康扶贫政策,实现先诊疗后付款32人次,大病兜底保障127人次;兜底保障78户153人,落实特困供养11户12人,对残疾贫困人口补贴50人次。加强农村教育、卫生、养老等社会服务体系建设,叶赫满族镇中学新建综合楼和第九中学新建学校食堂等工程顺利推进,农村低保标准由3600元提高到3900元。
做好“兴业”文章,促进乡村繁荣。把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来抓,以产业兴旺来带动乡村全面振兴。加大种植结构调整力度,新建标准棚室314亩,新建棚膜园区2个,棚室果蔬产量同比增长42%;加大龙头企业培育力度,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17家,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同比增长1%;加快农业经营体系建设,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分别发展到340个、27个,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比重达到61%;积极推进特色小镇建设,山门镇塔山山葡萄酒小镇等特色小镇项目扎实推进;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开展“假大棚”清理行动,拆除“假大棚”6679栋,恢复土地579平方米;大力推进乡村旅游,重点打造龙王人家、叶赫人家等特色品牌,全区已有4A级乡村旅游经营单位1家、3A级2家、2A级5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