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路入户、产业进村、医疗兜底、科技下乡……长期以来,我市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行动中瞄准短板,紧紧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强势整合项目资源,优选配强攻坚力量。截至2018年末,我市已有34186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90个贫困村退出贫困行列。脱贫攻坚各项政策的落实落地,犹如春风十里,吹入了千家万户。
基础设施 扶贫之“基”
高处着眼,低处下手。长期以来,我市着力解决行业政策红利落实、执行不到位问题,每年制定《脱贫攻坚工作要点》及《责任清单》,2018年还制定了《四平市关于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实施意见》,明确工作目标任务、责任分工和完成时限。
在脱贫攻坚的路上,我市始终把民生问题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共计修建村屯公路635公里,其中2018年贫困村硬化路率达100%,屯屯通硬化路率平均达84.54%,并超额完成了省里下达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改造任务。截至目前,全市已解决贫困人口14652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投资96万元为32个贫困村基层综合性文化中心购置设备,农村文化小广场每个给予10万元建设补贴,重点向贫困村倾斜。全市目前共有4G基站6119个,其中贫困村周边基站较去年新增118个,已基本实现行政村宽带和建档立卡贫困村广播电视、通讯4G网络全覆盖。目前,全市范围内所有贫困村均已通动力电源,所有贫困户均已通生活用电,切实提升了贫困户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产业“造血” 扶贫之“方”
攻坚重在攻“尖”。根治“穷”病,产业扶贫无疑是精准脱贫的“靶向药”。我市着重推进特色种养殖、农产品加工等产业扶贫项目161个,实现了建档立卡贫困村产业扶贫项目全覆盖。其中,2018年新建产业项目67个,带动贫困人口13627人。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为做到村村有产业,家家有收入,实现扶贫产业全覆盖,实现产业“造血”释放致富增收内生动力,我市精心打造以双辽市红旗街道、梨树县梨树镇、铁东区叶赫镇等为代表的特色产业之乡20个,以双辽市服先镇天兴村、茂林镇孟益村等为代表的特色产品之村30个,以铁东区叶赫镇英额堡村王清河为代表的特色产业大王20位,辐射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村37个。全市建成村级电商服务站44个,发展旅游扶贫村12个,带动贫困人口371人;优先推荐22个贫困村农民合作社入选省级示范社,“一村一业、一乡一品”的扶贫产业格局初步建成,与此同时积极推进光伏扶贫,并圆满完成了扶贫小额信贷工作。
因地制宜、科学布局,农民融入到发展农业的产业链中,贫困群众有了短期可见效、长期可持续的脱贫增收项目,产业扶贫这盘棋活了起来。
靶向政策 脱贫之“径”
开对“药方子”,才能根除“穷根子”。脱贫攻坚战役打响迄今,我市始终将构建脱贫致富长效机制作为一项极为重要的大事乃至首要工作抓牢抓实。深入开展教育扶贫、医疗扶贫、金融扶贫等,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减轻群众生活负担,从源头上破解致贫返贫难题。
医疗保障“斩穷根”。设立大病兜底五道防线,实现贫困人口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全覆盖,50家定点医院全部实行“先诊疗、后付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已达100%,贫困人口参合率达到100%。
教育扶贫“断穷路”。2017年以来,投资4433万元改造贫困县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校舍27150平方米,其中2018年投资1644万元,开工建设面积13010平方米。几年来,累计补充农村地区特岗教师414人,并严格执行“雨露计划”;2018年为284名建档立卡贫困生发放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补助24.88万元,为1088名建档立卡贫困生发放助学金73.25万元。加强贫困生动态监测几年以来,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无因贫辍学现象。
社会扶贫“脱穷境”。2016年以来,全市举办大型专场招聘会70场,为1.6万人次提供免费就业服务,提供就业信息8000余条,提供创业项目47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累计转移就业10065人次。2018年建立扶贫车间5个,全市公益性岗位安置贫困劳动力45人。培育创业致富带头人,多次组织培训。其中,市妇联开展的“吉林三姐”创业就业活动,培训农村贫困妇女80余名,人均月增收2000元,并打造“巧姐”培训、巾帼带头人培育等品牌活动。
精神扶贫“矫穷观”。面对“精神贫困”,我市积极营造氛围。开展“爱心捐助·扶贫济困”书画义卖活动、慈善助医项目以及“情暖万家”“圆梦大学”“慈善光明行”等特色品牌救助项目。与此同时,大力选树“乡贤”,开展“我脱贫我光荣”、职业技能培训与科技下乡等活动,全市共举办送科技下乡活动70场次,发放各类宣传材料4000余份,培训10000人次以上。完成270场扶贫村公益演出任务,多次开展“送电影到村屯”活动,并大力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党的惠民富民政策,全面激发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探索出一条扶贫和扶志、扶智相结合的精准脱贫新路子。
记者手记:一串串数据催人奋进,一声声号角激情嘹亮。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我市各级各部门勠力同心、背水一战,奋力拼搏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啃下了一块块脱贫“硬骨头”,灭掉了一个个脱贫“拦路虎”,攻克了一个个脱贫“难险关”,取而代之的是一条条笔直平坦的柏油路、一排排舒适整洁的砖瓦房、一个个拔地而起的产业园和一张张洋溢着幸福的笑脸。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为脱贫攻坚筑牢了基石;大力夯实产业基础,持续提升了造血功能;强力推进保障性扶贫,确保了惠民政策落地入户;坚持开展就业创业扶贫,培育了致富带头人;全力推进社会扶贫工作,调动了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不断强化扶志扶智,激活了群众内生动力。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带领下,我市各级各部门紧密沟通、合力攻坚、充分发挥各自作用,推动了脱贫攻坚工作各项指标的高质高效完成,为人民群众交上了一张张满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