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平市农业农村局 2018-06-21 11:05
来源:吉林省广播电视台
新技术 新模式助力乡村振兴
——玩转农业新模式 乡村振兴辟新路
什么样的发展路径最合理,怎样的发展方式更高效,实践成果说的算。在我省,围绕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一批可学可看、可复制、可推广的新模式不断涌现,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注入新动能。
现如今,共享经济很火,吉林省的农业发展也很应景,“土地托管”榆树模式就融入了共享理念。这个土地怎么个托管法呢?简单点说,就是农民把分散的土地交给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来到打理,中间从种到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说了算,农民不花一分钱,到秋根据年成坐等收钱就行了。
目前,这种模式已经在榆树市的田丰农民合作社等土地规模经营组织成功实现,新模式不仅让土地实现了规模经营,种植达到了全程机械化,更有利于调整农业结构、提高农民收入。事实上在我省,抱团发展促规模经营的农业发展模式有很多,成果也很丰硕。截至到2017年,我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分别发展到2.2万个和7万个,每年培训新型职业农民2万人。土地流转2366万亩,占家庭承包面积的37.56%,同比提高5个百分点,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土地托管,解决了农民和土地的关系,但旧粮咋转化?作为粮食大省的吉林,给出了“吉林方案”,那就是,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做足产业链上的大文章。其中,吉林市昌邑区大荒地村的村企共建新模式就很典型。大荒地村以东福集团公司为依托,在全省率先创立了村企合一模式,村主攻农业生产,企着力市场转化。村企联合,打造一头连着农业、农村和农民,一头连着工业、城市和市民的全产业链。村企合一后,大荒地村的人均收入逐年递增,人均收入已达到2.4万元,实现了村企共享发展成果。
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这话,很适用于我省的设施农业。就说棚膜经济,这几年发展模式不断推陈出新,什么高效节能日光温室,砖+苯板式日光温室,土堆式日光温室和简易日光温室等等,各地因地制宜,结合区域特色走差异化发展之路,而目标都是奔着“一亩园十亩田”的高收益。走进梨树县喇嘛甸镇王家园子村,一栋栋高标准土堆式日光温室矗立街道俩旁,村民王丽晶在2017年年初投资建设了一栋“土堆”温室,黄瓜、西红柿、豆角三茬蔬菜4个季节连种,收入很可观。
今年,全省将新建棚室33万亩,总规模累计达到175万亩,同比增长23%。今年,我省还将在城市环卫保洁实现社会化购买服务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实施农村垃圾清理和回收处理的梅河口模式;主推大学生返乡创业的“洮之宝”模式等。新时代有新作为,立足创新与实践相融合的农业发展新模式,正在助力我省传统农业不断焕发新生机。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