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吉林省人民政府网   四平市人民政府网
信息报送    站群导航      登录        注册   
关闭

市直

区、县

双辽市人民政府 梨树县人民政府 伊通满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四平市铁东区人民政府 四平市铁西区人民政府

首页>>互动交流>>调查征集

四平市农业农村局   2021-07-06 16:04   来源:农业农村部
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国家级玉米、稻品种审定标准(2021年修订)》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

为落实中央一号文件有关要求,加强种业知识产权保护,发挥好品种审定对育种创新的引领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及农业农村部《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等有关规定,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办公室组织修订了国家级玉米、稻品种审定标准,拟于2021年10月1日起实施。现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意见反馈截止时间为2021年8月20日。

  公众可通过以下途径和方式提出反馈意见。

  1.通信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麦子店街20号楼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品种区试处、北京市朝阳区农展馆南里11号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品种创新处,邮政编码:100125

  2.邮件:qgnjzxpzqsc@agri.gov.cn、zyspzc@agri.gov.cn 

  3.传真: 010-59194512、010-59193142

                                                                                  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办公室

                                                                                          2021年7月6日

  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国家级玉米、稻品种审定标准(2021年修订)》 

  (征求意见稿) 

  2021年7月6日

  国家级玉米品种审定标准 

  1 基本条件 

  1.1  抗病性

  1.1.1  籽粒用玉米品种

  东华北中晚熟春玉米类型区、东华北中熟春玉米类型区、东华北中早熟春玉米类型区、北方早熟春玉米类型区、北方极早熟春玉米类型区:大斑病、茎腐病、穗腐病田间自然发病和人工接种鉴定均未达到高感。

  西北春玉米类型区:茎腐病田间自然发病和人工接种鉴定均未达到高感。穗腐病田间自然发病及人工接种鉴定未同时达到高感。

  黄淮海夏玉米类型区、京津冀早熟夏玉米类型区:小斑病、茎腐病、穗腐病田间自然发病和人工接种鉴定均未达到高感。

  西南春玉米(中低海拔)类型区、热带亚热带玉米类型区:纹枯病、茎腐病、大斑病、穗腐病田间自然发病和人工接种鉴定均未达到高感。

  西南春玉米(中高海拔)类型区:灰斑病、大斑病、穗腐病、茎腐病田间自然发病和人工接种鉴定均未达到高感。

  东南春玉米类型区:纹枯病、茎腐病、南方锈病田间自然发病和人工接种鉴定均未达到高感。穗腐病田间自然发病及人工接种鉴定未同时达到高感。

  除达到上述要求外,不同玉米区品种还应对以下抗病性进行鉴定。

  东华北中晚熟春玉米类型区、东华北中熟春玉米类型区、东华北中早熟春玉米类型区、北方早熟春玉米类型区、北方极早熟春玉米类型区:丝黑穗病、灰斑病。

  西北春玉米类型区:大斑病、丝黑穗病。

  黄淮海夏玉米类型区、京津冀早熟夏玉米类型区:弯孢叶斑病、南方锈病、瘤黑粉病。

  西南春玉米(中低海拔)类型区:小斑病、南方锈病。

  西南春玉米(中高海拔)类型区:纹枯病、丝黑穗病。

  热带亚热带玉米类型区:小斑病、南方锈病。

  东南春玉米类型区:小斑病。

  1.1.2  青贮玉米品种

  东华北中晚熟春玉米类型区、东华北中熟春玉米类型区、东华北中早熟春玉米类型区、北方早熟春玉米类型区、北方极早熟春玉米类型区、西北春玉米类型区:大斑病、茎腐病田间自然发病和人工接种鉴定均未达到高感;其它叶斑病田间自然发病未达到高感。

  黄淮海夏玉米类型区、京津冀早熟夏玉米类型区:小斑病、茎腐病、弯孢叶斑病、南方锈病田间自然发病和人工接种鉴定均未达到高感;其它叶斑病田间自然发病未达到高感。

  西南春玉米类型区、热带亚热带玉米类型区、东南玉米类型区:纹枯病、大斑病、小斑病、茎腐病田间自然发病和人工接种均未达到高感;其它叶斑病田间自然发病未达到高感。

  除达到上述要求外,不同玉米区品种还应对以下抗病性进行鉴定。

  东华北中晚熟春玉米类型区、东华北中熟春玉米类型区、东华北中早熟春玉米类型区、北方早熟春玉米类型区、北方极早熟春玉米类型区:丝黑穗病、灰斑病。

  西北春玉米类型区:丝黑穗病。

  黄淮海夏玉米类型区、京津冀早熟夏玉米类型区:瘤黑粉病。

  西南春玉米类型区、热带亚热带玉米类型区、东南春玉米类型区:灰斑病、南方锈病。

  1.1.3  鲜食甜玉米品种、糯玉米品种

  北方鲜食玉米类型区:瘤黑粉、丝黑穗病、大斑病田间自然发病未达到高感。

  黄淮海鲜食玉米类型区:瘤黑粉、丝黑穗病、矮花叶病、小斑病田间自然发病未达到高感。

  西南鲜食玉米类型区:丝黑穗病、小斑病、纹枯病田间自然发病未达到高感。

  东南鲜食玉米类型区:小斑病、南方锈病、纹枯病田间自然发病未达到高感。

  1.1.4  爆裂玉米品种

  茎腐病、穗腐病田间自然发病和人工接种鉴定均未达到高感。

  除达到上述要求外,还应对以下抗逆性状进行鉴定:丝黑穗病、瘤黑粉病。

  1.2  生育期

  东华北中晚熟春玉米类型区、黄淮海夏玉米类型区、京津冀早熟夏玉米类型区:每年区域试验生育期平均比对照品种不长于1.0天,或收获时的水分不高于对照。

  东华北中熟春玉米类型区、东华北中早熟春玉米类型区、北方早熟春玉米类型区、北方极早熟春玉米类型区、西北春玉米类型区:每年区域试验生育期平均比对照品种不长于2.0天,或收获时的水分不高于对照。

  当国家区试对照品种进行更换时,由玉米专业委员会对相应生育期指标作出调整。

  1.3  抗倒伏性

  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倒伏倒折率之和平均分别≤8.0%,且倒伏倒折率之和≥10.0%的试验点比例不超过20%。

  1.4  品质

  普通玉米品种籽粒容重≥710克/升,粗淀粉含量(干基)≥69.0%。

  1.5  一致性和真实性

  同一品种在不同试验年份、不同试验组别、不同试验渠道中DNA指纹检测差异位点数<2个;申请审定品种与已知品种DNA指纹检测差异位点数≥4个。

  申请审定品种与已知品种DNA指纹检测差异位点数=3个的,需进行田间小区种植鉴定证明有重要农艺性状差异;申请审定品种与已知品种DNA指纹检测差异位点数<3个的,视为相同品种处理。

  2 分类品种条件 

  2.1  高产稳产品种

  区域试验产量比对照品种平均增产≥5.0%,且每年增产≥3.0%,生产试验比对照品种增产≥2.0%。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增产的试验点比例≥60%。

  2.2  绿色优质品种

  2.2.1  抗病品种:田间自然发病和人工接种鉴定所在区域鉴定病害均达到中抗及以上。

  2.2.2  适宜机械化收获籽粒品种: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品种。

  含水量低:东北中熟组适收期籽粒含水量≤25%,黄淮海夏播组适收期籽粒含水量≤28%,且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籽粒含水量达标的试验点占全部试验点比例≥60%。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倒伏倒折率之和≤5.0%,且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抗倒性达标的试验点占全部试验点比例≥70%。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产量与对照相当,且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籽粒产量达标的试验点占全部试验点比例≥50%。

  抗倒伏: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倒伏倒折率之和≤5.0%的试验点占全部试验点比例≥90%。东北中熟组适收期籽粒含水量≤28%,黄淮海夏播组适收期籽粒含水量≤30%,且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籽粒含水量达标的试验点占全部试验点比例≥50%。区域试验、生产试验产量与对照相当,且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产量达标的试验点占全部试验点比例≥50%。

  高产: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产量比对照增产≥3.0%,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增产试验点比例≥50%。东北中熟组和黄淮海夏播组适收期籽粒含水量≤30%,且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籽粒含水量达标的试验点占全部试验点比例≥50%。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倒伏倒折率之和≤5.0%,且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抗倒性达标的试验点占全部试验点比例≥70%。

  抗倒伏、含水量低: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倒伏倒折率之和≤5.0%,且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抗倒性达标的试验点占全部试验点比例≥90%。东北中熟组适收期籽粒含水量≤25%。黄淮海夏播组适收期籽粒含水量≤28%,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籽粒含水量达标的试验点占全部试验点比例≥90%。

  2.3  特殊类型品种

  2.3.1  糯玉米(干籽粒)、高油、高赖氨酸(优质蛋白玉米,QPM)、高淀粉玉米

  产量:比同类型对照品种平均增产≥3.0%。

  抗倒性: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倒伏倒折率之和≤10.0%。

  品质:糯玉米(干籽粒):粗淀粉含量(干基)≥69.0%,支链淀粉(干基)占粗淀粉总量比率≥97.0%。高油玉米:粗脂肪(干基)含量≥7.5%。高赖氨酸玉米:赖氨酸(干基)含量≥0.4%。高淀粉玉米:粗淀粉(干基)≥74.0%。

  2.3.2  青贮玉米(不包括粮饲兼用)

  生物产量:收获时参试品种生物产量(干重)比青贮玉米对照品种平均增产≥3.0%,每年区域试验增产试验点率≥50%。

  生育期:以同一生态类型区大面积推广的青贮玉米品种或国家(省)区域试验的普通玉米对照品种为对照,参试品种生育期应与对照品种相当或不晚于对照;或普通玉米对照品种黑层出现时,参试品种的乳线位置应≥1/2。

  品质(两年平均):整株粗蛋白含量≥7.0%,中性洗涤纤维含量≤40%,淀粉含量≥30%。

  持绿性:收获时全株保持绿色的叶片所占比例(%)。

  抗倒性: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倒伏倒折率之和平均≤8.0%,且倒伏倒折率之和大于等于10.0%的试验点比例≤20%;或每年倒伏倒折率之和平均不高于对照。

  2.3.3  鲜食甜玉米品种、鲜食糯玉米品种

  产量:鲜果穗产量比同类型同品质对照品种平均增产≥3.0%,品质优于对照的减产≤3.0%。

  品质:外观品质和蒸煮品质评分不低于对照(85.0分)。鲜食甜玉米品种:鲜样品可溶性总糖含量。鲜食糯玉米品种:直链淀粉(干基)占粗淀粉总量比率。甜加糯型(同一果穗上同时存在甜和糯两种类型籽粒,属糯玉米中的一种特殊类型):直链淀粉(干基)占粗淀粉总量比率。

  抗倒性:每年平均倒伏倒折率之和≤15.0%。

  2.3.4  爆裂玉米品种

  产量:比同类型同品质对照品种平均增产≥3.0%,品质优于对照的减产≤3.0%。

  品质:膨化倍数,爆花率,籽粒颜色。

  抗倒性:每年平均倒伏倒折率之和≤10%。

  国家级稻品种审定标准 

  1基本条件 

  1.1  抗性(病、虫、冷、热)

  每年南方稻区(不含武陵山区)品种稻瘟病综合抗性指数年度≤6,同时,品种穗瘟损失率最高级≤7级;每年武陵山稻区品种稻瘟病综合抗性指数≤5,穗瘟损失率最高级≤5级;每年北方稻区品种稻瘟病综合抗性指数≤5,穗瘟损失率最高级≤5级。且稻瘟病抗性≥5级的品种(稻瘟损失率最高级)不得低于对照。

  南方稻区的单季晚粳品种、北方稻区的黄淮海粳稻、京津唐粳稻品种的条纹叶枯病抗性最高级≤5级。除达到上述要求外,不同稻区还应对以下抗逆性状进行鉴定。

  南方华南稻区:白叶枯病、白背飞虱(早籼)、褐飞虱(晚籼)。

  南方长江上游稻区:褐飞虱、耐冷性、耐热性。

  南方长江中下游稻区:白叶枯病、条纹叶枯病(晚粳)、白背飞虱(早籼)、褐飞虱(不含早籼)、耐冷性(晚籼)、耐热性(中籼)。

  南方武陵山区:耐冷性。

  北方早粳区:耐冷性。

  北方华北中粳区:条纹叶枯病。

  1.2  生育期

  不超过安全生产和耕作制度允许范围。长江中下游早籼早中熟和晚籼早熟品种全生育期不长于对照品种,麦茬籼稻、华南感光晚籼品种不长于对照1.0天;早籼迟熟和晚籼中迟熟品种全生育期不长于对照品种3.0天;长江上游中籼、长江中下游单季晚粳和黄淮海中熟中粳、东北早粳中熟品种全生育期不长于对照品种5.0天;其他类型品种全生育期不长于对照品种7.0天。当国家区试对照品种进行更换时,由稻专业委员会对相应生育期指标作出调整。

  1.3  结实率

  中稻品种年度结实率<70%的区域试验点≤3个,晚稻品种年度结实率<65%的区域试验点≤3个。

  1.4  抗倒性

  品种年度区试倒伏点、生产试验倒伏点占总试验点的比例≤20%。

  1.5  旱稻品种抗旱性

  抗旱级别≤5级。

  1.6  一致性和真实性

  同一品种在不同试验年份、不同试验组别、不同试验渠道中DNA指纹检测差异位点数<2个;申请审定品种与已知品种DNA指纹检测差异位点数≥3个。

  申请审定品种与已知品种DNA指纹检测差异位点数=2个的,需进行田间小区种植鉴定证明有重要农艺性状差异;申请审定品种与已知品种DNA指纹检测差异位点数=0、1个的,视为相同品种处理。

  2 分类品种条件 

  2.1  高产稳产品种

  审定品种与对照同为常规稻或杂交稻,与对照同等级品质,每年区域试验产量比同类型对照品种增产≥3.0%,生产试验产量比对照品种增产≥1.0%,每年区域试验增产、生产试验≥0.0%试验点比例均≥65%。或比对照品质差的品种,每年区域试验产量比对照品种增产≥5.0%,生产试验产量比对照品种增产≥2.0%,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增产点比例≥75%。

  杂交稻作对照品种的常规稻品种,每年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产量比照第一款,比对照品种增产幅度相应降低3个百分点。

  常规稻作对照品种的杂交稻品种,每年区域试验产量比照第一款,比对照品种增产幅度相应增加2个百分点。

  2.2  绿色优质品种

  2.2.1  抗病品种:南方稻区稻瘟病抗性达到中抗以上,或华南稻区白叶枯病抗性达到中抗以上;武陵山区稻区稻瘟病抗性达到抗以上;北方、南方稻区粳稻稻瘟病抗性达到抗以上,同时条纹叶枯病达到抗以上。

  2.2.2  抗虫品种:早籼对白背飞虱或褐飞虱达到中抗及以上水平,中籼及晚籼、晚粳对褐飞虱达到中抗及以上水平,且优于对照品种一个级别以上。

  2.2.3  优质品种:品种品质达到部颁标准2级及以上。

  2.2.4  轻简化栽培品种:机械插秧品种,抗倒伏程度≤3级,长江中下游双季早稻、双季晚稻全生育期≤108天,双季晚稻每年区域试验结实率平均不低于对照。直播品种:抗倒伏程度≤3级,长江中下游双季早稻、双季晚稻全生育期≤108天,芽期耐低氧发芽率≥90%(或淹水条件下成秧率≥80%),双季早稻苗期耐寒;双季晚稻每年区域试验结实率平均不低于对照。

  2.2.5  绿色优质品种产量指标

  2.2.5.1  绿色品种抗性达到1级且优于对照,每年区域试验比对照减产≤5.0%;达到3级且优于对照,每年区域试验比对照减产≤3.0%;达到3级但低于对照,每年区域试验比对照增产≥3.0%;达到1—3级但与对照同级,每年区域试验比对照减产≤0.0%。

  2.2.5.2  优质品种达到1级且优于对照,每年区域试验比对照减产≤5.0%;达到2级且优于对照,每年区域试验比对照减产≤3.0%;达到1—3级但与对照同级,产量指标按照高产稳产品种的相应要求。

  2.2.5.3  品种品质1级并优于对照,且稻瘟病、或褐飞虱、或华南白叶枯病中抗及以上的品种,每年区试比对照减产≤7.0%;品种品质2级并优于对照,且稻瘟病、或褐飞虱、或华南白叶枯病中抗及以上的品种,每年区试比对照减产≤5.0%。

  2.3  特殊类型品种

  糯稻品种:支链淀粉含量≥98%。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