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草地贪夜蛾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预警的重大迁飞性农业害虫,主要危害玉米等粮食作物,为做好草地贪夜蛾的防控,确保粮食生产丰收,今天,我们请到四平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正高级农艺师纪东铭,请她来谈一谈草地贪夜蛾的监测与防治技术。
纪东铭(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正高级农艺师):
主持人好!农民朋友大家好!首先我来简单介绍一下这种害虫。草地贪夜蛾也叫秋黏虫,和我们常见的蝴蝶、飞蛾一样都属于鳞翅目的昆虫。它原产于美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广泛分布于美洲大陆,从北美的加拿大到南美的阿根廷这种害虫都有分布,2019年1月,我国的云南省普洱市首先发现了草地贪夜蛾幼虫的危害,也就标志着草地贪夜蛾入侵了中国,随后两年,草地贪夜蛾由南至北在全国范围开始迅速扩散,目前,全国除新疆、青海、黑龙江、吉林四个省份没有入侵报道,其他省份均有发生,它跟粘虫、稻飞虱、斜纹夜蛾、田菜夜蛾、棉铃虫一样,成为北迁南回的常态害虫。特别是2020年8月,与我市接壤的辽宁省东港市发现草地贪夜蛾成虫,这无疑增加了我市草地贪夜蛾迁入的风险,也就要求大家今年更要做好监测和防控草地贪夜蛾的准备。
主持人:接下来有请纪老师为我们讲解下草地贪夜蛾的生活史。
纪东铭:
草地贪夜蛾的一生也就是一个世代要经历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在四个阶段中只有幼虫阶段是取食营养的阶段,也是唯一危害农作物的阶段,其他阶段对农作物是不造成危害的。
下面,我逐个阶段介绍一下。
第一阶段-卵,一般情况下,卵主要产在玉米叶片的正面,呈卵块状,一个卵块由100-200粒卵堆积而成,卵块表面会覆盖一层灰白色绒毛,这是卵非常典型的特征。在温度比较适宜的条件下,比如说25度,卵只需要2-3天就可以孵化成幼虫。
幼虫期是它的第二个阶段。幼虫一般分6个龄期,从1龄到6龄,幼虫体长、体色变化明显,进入3龄以后,头部会出现一个大写倒Y型纹,腹部末节出现呈正方形排列的4个黑色毛瘤。所谓“头顶八万,背驮四饼”。这是草地贪夜蛾幼虫期的两个典型特征。
主持人:纪老师,那么草地贪夜蛾的幼虫吃什么呢?
纪东铭:
经过对2019、2020年两年危害的研究发现:入侵我国的草地贪夜蛾属于玉米品系,主要危害玉米。虫子在低龄时主要取食心叶等植株比较嫩的部位,取食的时候是取食叶肉留表皮,所以取食后叶片上形成一个一个半透明薄膜“窗孔”。低龄幼虫还会吐丝,借助风扩散转移到周边的植株上继续为害。4 -6 龄幼虫对玉米的为害更为严重,取食叶片后形成不规则的长形孔洞,也可将整株玉米的叶片取食光,严重时可造成玉米生长点死亡,影响叶片和果穗的正常发育。那么幼虫老熟之后就会化蛹。老熟幼虫常钻到离地面2至8 cm的土壤中化蛹,化蛹之前它会分泌一种粘液,用泥土做一个简单蛹室,就像咱们所说的蝴蝶做茧一样,在这个蛹室中化蛹,进入第三个阶段,蛹的阶段。
主持人:纪老师,这里的蛹与我们生活中常吃的茧蛹是不是十分相似呢?
纪东铭:
对,它与我们生活中常吃的茧蛹十分的相似,它就是缩小版的茧蛹。7至13天接下来蛹就会羽化,从蛹室里会有飞蛾破茧而出,也就是羽化成蛾。这个蛾子就是草地贪夜蛾的成虫。蛾子,分雌雄两性。一般成虫存活2-3周左右,在这段时间内,雌成虫可以多次交配产卵,一生可产卵 1500粒-2000 粒。在适合温度下,理论上有可能孵化出对农作物造成危害的1500头—2000头幼虫,这个虫子没有滞育现象,温度适宜地区可周年繁殖,一年发生多代,繁殖能力是玉米螟的3-4倍,因此,田间害虫世代重叠现象极为平常。
草地贪夜蛾叫夜蛾,顾名思义,它喜欢在夜间活动,比如在夜间进行迁飞、交配和产卵,但又具有趋光性,这是鳞翅目昆虫普遍的特征。还有成虫具有远距离迁飞习性和非常强的飞行能力。草地贪夜蛾成虫可在几百米的高空中借助风力进行远距离定向迁飞,每晚可飞行100 km。雌性成虫通常在产卵前可迁飞500 km,如果风向风速适宜,迁飞距离会更长。并且,这个虫子抗药性、抗逆能力强,这也是草地贪夜蛾在全世界快速蔓延的原因。